面向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的设计-仿真-优化协同平台研发
概述
本项目围绕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数字化、智能化研发升级需求,针对行业长期存在的痛点问题,聚焦“设计-仿真-优化”全链条协同,深度融合多物理场耦合分析、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,构建包含整个汽车热管理系统的一体化协同开发平台,推动产业转型升级。
需求详情
本项目围绕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数字化、智能化研发升级需求,针对行业长期存在的痛点问题,聚焦“设计-仿真-优化”全链条协同,深度融合多物理场耦合分析、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,构建包含整个汽车热管理系统的一体化协同开发平台,推动产业转型升级。主要研究内容包括:①搭建流-热-电-结构多物理场联合仿真框架,构建多学科数据接口与动态参数关联机制,实现复杂热管理系统性能的精准预测。基于AI大数据模型技术建立设计参数与性能指标的动态映射关系,为散热器拓扑、管路布局、泵阀控制等提供自动化推荐,减少人工试错,规避设计缺陷。结合参数化建模引擎,实现多方案快速迭代与对比验证,提升复杂系统设计的鲁棒性。②研发基于大数据的仿真模型降阶技术(ROM),构建高精度代理模型,减少典型工况(如低温冷启动、高温爬坡等)仿真耗时。开发智能前/后处理工具,实现几何特征识别、网格自动生成与边界条件配置,以及多工况并行计算与仿真结果的智能解析等。③采用多目标强化学习优化,构建“参数调整→自动仿真→反馈优化”实时联动闭环。动态平衡能效提升、轻量化设计与成本控制目标,优化散热器材料选型、热泵控制逻辑等关键参数,实现系统性能全局最优。构建热管理系统知识库和案例库,加速跨团队协作与知识复用。帮助企业在产品研发流程实现提效降本、加速数智化升级。1. 多物理场耦合仿真的计算误差≤5%;2. 机器学习模型降阶的精度损失≤3%;3. 多目标强化学习优化的迭代次数减少≥50%;4. 热管理系统知识库与案例库的复用率≥60%;5. 典型热管理系统方案的设计周期缩短≥40%;6. 申请发明专利3项,软件著作权5项。
征集中
金额:25万元-100万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