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晚上,朋友圈被一份文件刷屏了。
《关于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意见》。
人工智能+,等了好久,他来了。
我耐着性子读下去,越读越兴奋,到最后甚至有点血脉偾张的感觉。
这是大时代啊,兄弟们,作为一个半AI行业从业者,真的感觉在最好的年纪,遇到了最棒的时代。
很多朋友跟我说,第一个问题就是,一头雾水,感觉每个字都认识,但连在一起就不知道它到底要干嘛。然后第二个问题就来了:这跟我有啥关系?
所以我也斗胆,做一篇通俗易懂的解读。
因为跟我们每个人的都关系太大了。
我甚至觉得,这份文件的重要性,可能远超十年前的那份《关于积极推进“互联网+”行动的指导意见》。
当年很多人也是没看懂“互联网+”是啥,觉得不就是搞网站、开网店嘛。结果呢?
短短几年,美团、滴滴、拼多多这些巨头拔地而起,彻底颠覆了我们的衣食住行。
快递员、外卖小哥、网约车司机、带货主播……无数新饭碗被创造出来,也砸掉了无数旧饭碗。
伟大的历史,总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。
这篇文章,我不想干巴巴地解读政策条文。
我想用通俗易懂的话语,结合咱们都熟悉的例子,聊聊这“人工智能+”到底是个啥玩意儿,它跟当年的“互联网+”有啥根本不同,以及,在这场已经开席的时代盛宴里,我们每个人的位置在哪。
在深入聊之前,我们必须先看看文件里给出的那张时间表。这部分太重要了,它不是一个模糊的远景,而是一张清晰的、分阶段的时间线,读懂了它,你才知道这股浪潮的速度和力度。
第一阶段:2027年,一场三年冲刺。文件原话是,到2027年,“新一代智能终端、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%”。
这意味着,短短三年内,今天我们还觉得很新鲜的AI助理、AI员工、各行各业的垂类Agent、AI硬件这些东西,将会变得像今天的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一样普及。
它不再是少数科技发烧友的玩具,而是七成以上中国人日常离不开的工具。你想想2015年到2018年,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是怎么迅速占领大街小巷的,2027年的AI普及,可能就是同样的速度和体感。
第二阶段:2030年,一个质变时刻。到了2030年,“应用普及率超90%”,“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”。
90%的普及率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AI将彻底成为像水、电、网络一样的基础设施。到那时候,如果你还不会熟练地使用AI来工作和生活,感觉可能就像今天还有人坚持只用现金一样,不是不行,但你已经被主流社会甩在身后了。
更关键的是“重要增长极”,这句话的份量极重。
过去几十年,我们的增长极是房地产、是互联网,未来十年的增长极,文件已经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了,就是“智能经济”。最大的机会、最赚钱的公司、最高薪的岗位,都将从这里诞生。
第三阶段:2035年,一个新世界。文件用词是“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”。这已经不是经济层面的事了,而是整个社会形态的变革。
这意味着AI将深度融入到我们的法律、伦理、文化和人际交往中。我们如何工作、如何学习、如何交朋友、甚至如何思考,都会被重塑。
2035年的世界,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,可能就像今天的我们回头看1990年那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一样,既熟悉又陌生。这是一个科幻即将照进现实的节点。
所以,你看,这不是一个遥远的规划,这是一个已经按下加速键的未来。
知道了一切的节点以后,我们在回头,来先聊聊“互联网+”,那是一场属于“连接”的革命。
回到2015年前后。
那会儿,“互联网+”的核心逻辑,我到现在其实理解就两个字:连接。
它的本质,是把线下的原子,搬到线上世界,用互联网技术打破信息不对称,把“人”和“服务”、“人”和“商品”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连接起来。
比如经典的:
互联网 + 餐厅 = 美团、饿了么。它没改变饭菜本身,但它连接了想吃饭的你和想做生意的餐厅,中间再连上一个想赚钱的骑手。
互联网 + 出租车 = 滴滴。它没改变汽车,但它连接了想打车的你和空着车的司机。
互联网 + 逛街 = 直播带货。它连接了想购物的你和镜头前的主播,把传统的“人、货、场”变成了线上的狂欢。
你看,整个“互联网+”时代,互联网扮演的角色,更像是一个史无前例的超级中介和调度平台。
但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那些产品,就像你点外卖,饭还是那个饭,你打滴滴,车还是那辆车。
记住这个关键词:连接。
我觉得这是理解下一个人工智能+时代的基础。
人工智能+的核心逻辑,不再是“连接”,而是“赋能”。
赋予智慧。
这俩有啥区别?天壤之别。我们聊点实体产业的例子,你马上就能感觉到这种冲击力。
比如造一个汽车零件:
“互联网+”工厂:厂长通过ERP系统,接到一个10万个汽车门把手的订单。他打开排程软件,把任务分配给二号生产线,工人师傅们按部就班地操作机床。这叫信息化,核心是让信息流转得更快。
“人工智能+”工厂:工程师对AI说:“给我设计一个门把手,要比现在轻30%,但强度要增加50%,成本不能变。”AI在几分钟内,生成了一个人脑绝对想不到的、像鸟类骨骼一样的内部微结构设计。这个设计图直接传给无人产线,3D打印和高精度机床协同作业。生产过程中,AI视觉检测系统盯着每一个产品,任何微米级的瑕疵都逃不过它的眼睛。3号机床的噪音有0.01分贝的异常,AI立刻判断出是某个轴承还有70小时的寿命,并自动下单了备件、预约了维修时间。这已经不是信息化了,这叫智能化”,AI在设计、生产、维护的全链条上都成了主角。
还有农业,比如种一片玉米地:
“互联网+”农业:农民在手机App上,能看到地里传感器传回来的温度、湿度数据。他根据自己的经验,觉得差不多该浇水了,于是按下手机上的“灌溉”按钮。这叫远程控制。
“人工智能+”农业:天上的无人机,正用高光谱摄像头看着这片地。AI通过分析叶片反射的特定光谱,判断出东南角那三亩地有氮元素缺乏的早期迹象,而人眼根本看不出来。AI随即规划出最优路线,指挥一台无人驾驶的施肥车,不多不少,只给那三亩地精准补充了所需的氮肥。整个过程,农民可能正在家里喝茶。
“互联网+”是在优化存量,提升效率,本质上还是人在使用工具。 “人工智能+”是在创造增量,重塑生产力本身,它正在从工具变成我们的“伙伴”,甚至是“外脑”。
文件里提了一个词,是过去国家一直在提的,叫“新质生产力”。
人工智能,就是最好的注脚。
这次的文件里,在人工智能+的方向上,给了6个非常明确的方向。
这6个方向,几乎囊括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。我们普通人顺着这张图看下去,就能大概知道,未来几年,巨大的机会和变化会发生在哪里。
以前我们总说,科学发现靠的是天才的灵光一闪。比如牛顿被苹果砸了脑袋,想到了万有引力。这种事,可遇不可求。AI要干的,就是把这种“偶然”变成“必然”。
比如:
未来,些枯燥的、重复性的实验和数据分析工作,都交给AI这个永不疲倦的博士后去做。
人类的智慧,将被解放出来,去进行更高维度的思考和创造,去追问那些终极的“为什么”。
这是文件的重头戏,它替代了未来的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。就是说,未来会诞生一批全新的公司,它们从成立第一天起,整个商业模式、产品逻辑、组织架构就是围绕AI建立的。
它们不是“公司+AI”,它们本身就是“AI公司”。这就好比,传统的电视台是“电视台+互联网”,而抖音、B站从娘胎里就是互联网物种,玩法完全不一样。
而其他的,工业、农业、服务业,一个都没落下。
未来的消费,核心可能就两个词:“智能体”和“万物互联”。
这种生活,细思极恐,但又确实很诱人。
如果说前面那些更多是关于效率,那这一部分,就充满了温度。
比如:
这部分听起来有点宏大,但其实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品质息息相关。它讲的是如何用AI来管理我们身处的城市和社会,让它运行得更顺畅、更安全。
比如:
最后这一点,体现的是一种格局和担当。它说的是,我们发展AI,不只是为了自己牛,还要跟全世界一起玩,甚至要带头建立“游戏规则”。
以上,差不多就是文件大部分的跟行业有关的内容了。
聊了这么多宏大的图景,最后还是得落回我们自己身上。
“人工智能+”这个新时代,对我们每个人来说,既是巨大的机遇,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挑战是什么?
很直接,就是饭碗问题。
那些重复性的、流程化的、不需要太多创造力的工作,被AI替代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。翻译、客服、数据录入员、流水线工人……这些都会是第一波受到冲击的。这不是危言耸听,这是正在发生的事。
机遇又在哪?
我觉得,机遇恰恰就在挑战的背面。AI越是替代那些不像人的工作,就越凸显了那些更像人的能力的价值。
1.学会与AI共舞:未来,一个人牛不牛,可能不再看他自己有多厉害,而是看他使用AI的能力有多强。AI就像一个能力放大器,你给它一个好的指令,它能帮你完成过去一个团队才能完成的工作。所以,现在就去学、去用各种AI工具,把它变成你的最牛逼的伙伴,这是未来职场的必备技能。
2.投资那些AI干不了的事:什么是AI干不了的?创造力、审美、同理心、复杂的沟通协作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温暖。你仔细想想,这些东西,恰恰是我们作为人最宝贵的东西。未来,一个顶级的艺术家、一个能抚慰人心的心理医生、一个能凝聚团队的领导者,他们的价值只会越来越高。
3.从解决问题到提出问题:AI非常擅长在给定的框架内寻找最优解,但它自己不会定义问题。在你的行业里,发现一个别人没发现的痛点,提出一个好问题,然后利用AI这个工具去解决它。这背后,可能就是一个巨大的创业机会。每个行业,都值得用“人工智能+”的思路,重做一遍。
十年前,“互联网+”的文件发布,很多人没当回事。十年后,我们生活在一个离不开美团、微信和淘宝的世界里。
今天,“人工智能+”的文件也发布了。它就像一声发令枪,宣告了一个全新赛道的开启。
这次的浪潮,我觉得,会比“互联网+”来得更猛、更深、更彻底。
它改变的将不仅仅是商业模式,而是生产力本身,是我们与世界互动的方式,甚至是我们对于“人”的定义。
这无疑是一个让人焦虑的时代,因为变化太快了。但换个角度看,这更是一个让人兴奋的时代,因为可能性太多了。
这是伟大的时代。
而我们,也都登上了我们自己的舞台。
好戏。
开场。
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“数字生命卡兹克”。
【开源免费】Browser-use 是一个用户AI代理直接可以控制浏览器的工具。它能够让AI 自动执行浏览器中的各种任务,如比较价格、添加购物车、回复各种社交媒体等。
项目地址:https://github.com/browser-use/browser-use
【开源免费】AutoGPT是一个允许用户创建和运行智能体的(AI Agents)项目。用户创建的智能体能够自动执行各种任务,从而让AI有步骤的去解决实际问题。
项目地址:https://github.com/Significant-Gravitas/AutoGPT
【开源免费】MetaGPT是一个“软件开发公司”的智能体项目,只需要输入一句话的老板需求,MetaGPT即可输出用户故事 / 竞品分析 / 需求 / 数据结构 / APIs / 文件等软件开发的相关内容。MetaGPT内置了各种AI角色,包括产品经理 / 架构师 / 项目经理 / 工程师,MetaGPT提供了一个精心调配的软件公司研发全过程的SOP。
项目地址:https://github.com/geekan/MetaGPT/blob/main/docs/README_CN.md
【开源免费】VideoChat是一个开源数字人实时对话,该项目支持支持语音输入和实时对话,数字人形象可自定义等功能,首次对话延迟低至3s。
项目地址:https://github.com/Henry-23/VideoChat
在线体验:https://www.modelscope.cn/studios/AI-ModelScope/video_chat
【开源免费】Streamer-Sales 销冠是一个AI直播卖货大模型。该模型具备AI生成直播文案,生成数字人形象进行直播,并通过RAG技术对现有数据进行寻找后实时回答用户问题等AI直播卖货的所有功能。
项目地址:https://github.com/PeterH0323/Streamer-Sales